大象园区的视频_伊园甸2023直达入口官网_点击自动跳转进入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我学者在电子激发原子核巨共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06 09:24     来源:科技日报     电子激发原子核巨共振研究 原子核核物理
近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牛一斐教授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栗建兴教授团队,提出基于电子探针调控原子核巨多极共振的创新方案,为核物理领域长期存在的“如何测量具有更高多极性同位旋矢量巨共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原子核巨共振由核内核子集体运动所引起,其不仅在核结构研究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而且可以作为约束核状态方程的手段,对理解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结构等一系列天体物理过程至关重要。”团队负责人介绍,电子散射是目前测量具有更高多极性的同位旋矢量巨共振的主要实验手段,但由于实验探针的多极选择性不足以及数据提取的模型依赖性过强,其获得的跃迁强度和共振宽度等关键参数的不确定度较大。对此,团队基于准粒子无规相位近似模型,将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引入传统理论框架中,发展了角动量分辨的非弹性散射理论。

研究发现,无论平面波还是涡旋电子激发巨共振,散射电子的角动量状态均与原子核磁量子数相关联,通过精确测量散射电子态,可实现多极共振跃迁强度的模型无关提取。此外,平面波电子激发巨共振可有效产生具有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子;而涡旋电子激发巨共振的微分散射截面与碰撞参数的依赖关系,为探测相对论高能涡旋电子的角动量提供了新方法。

该研究成果揭示了轨道角动量在调控核跃迁中的关键作用,为核结构的理解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高能涡旋电子的产生和探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推荐阅读

LHCb合作项目在重子衰变中首次观测到CP破坏

3月24日,在意大利拉图伊莱举行的年度Rencontres de Moriond会议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LHCb合作项目报告了在理解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差异方面取得的新里程碑。通过分析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产生的大量数据,这个国际团队发现了压倒性证据表明,被称为重子的粒子,例如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受到自然界基本定律中类似镜像的不对称影响,这导致物质和反物质的行为不同。地下洞穴中的 LHCb 实验视图(图片来源:CERN)20世纪60年代,介... 2025-03-26

日冕物质抛射电荷交换EUV谱线测量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日冕物质抛射电荷交换量子态精确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3月18日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重要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277,35(2025)上。图:(a-b) 实验所得N5+与He电荷交换EUV谱线和线强比;(c) 日冕物质抛射示意图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剧烈活动导致的大规模带电离子物质和能量释放的极端空间天气现象,会引发强烈的地磁暴,严重影响卫星通信、导航系... 2025-03-26

JINR核问题实验室研究员获实用新型专利

近日,JINR(联合核研究所)核问题实验室初级研究员Vladimir Trofimov成为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的作者。该专利涉及一种用于将He-3溶解于He-4的制冷机的分立热交换器。这项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热交换装置,该装置可用于低温学领域,以获得低温环境。特别是在制冷机中,通过将He-3溶解在He-4中,可以实现高达2mK的超低静止温度。该分立式热交换器设计独特,包含一个扁平的圆盘状本体。本体内部形成有两个密闭分隔的空腔,空腔内设有烧结的细分散结构。此外... 2025-03-21

国际科学家团队首次发现钆-150原子核中的罕见脉动结构

近日,来自英国萨里大学等6个国家12个机构的国际科学家团队,首次获得了钆-150原子核中存在罕见脉动结构的直接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这一发现为量子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并可能对未来技术产生深远影响。钆-150是稀土金属钆的放射性同位素,虽然在自然界中含量极少,但在科学技术领域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超导体中,可以无损耗地传导电流;在核能领域,用于控制反应堆中的反应;在医学上,则作为MRI的造影剂... 2025-03-21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
璧山县| 武山县| 镇江市| 仁布县| 梁山县| 江源县| 夏邑县| 陇川县| 微博| 济阳县|